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给市场前面加上个“好”字挺有意思,以前没这么做过。但是我还是选择加上,因为这是一种判断,以示区别于“坏”。在这篇随感中,“好”的含义更接近正常运行,“坏”的含义更接近无法正常运行。

当危机张牙舞爪袭来的时候,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所有的信息都导向坏的方面,比这种坏更嚣张的是,预期被同一的方向笼罩了。没有交易对手,没有交易价格,也就没有交易。如果有,卖方压力之下往悬崖下寻找落脚,买方可以尝试提出并实现趁火打劫价格以及趁火打劫条款。这种极端不利于卖方的交易依然乏人问津,这是这一阶段交易中常常出现政府、而且条款十分苛刻的原因,这与资本论是否畅销,美国是不是在公有化没有任何关系。

说历史,道历史,监管机构从历史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招是要迅速改变这种一边倒的预期,还市场以正常的交易状态。量化宽松也好,适度宽松也好,政府对有关机构注资也好,政府主导巨额投资也好,都是为了从信心的角度,把只看空不看多改变成一部分人看空,一部分人看多,改变全社会的预期趋同现象。

一大堆金融机构发生流动性问题从而不得不退出市场并不是一个建设性的结果,而历史上有过的中央银行未能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所带来的更坏的结果被现在的一些人们所记取。不履行职责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可能是政治上正确的,也许也是一些理论信奉者给出过证明的。实践的结果不过是,那将成为一种教训。现实生活也还在演出这样的大戏。

在正常的所谓“好”的市场中,政府的经济决策由于政府的公权力的属性而遭到诟病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或者有利于决策科学,至少有利于决策民主。然而在接近无法正常运转的市场中,政府履职恐怕更应注重快出拳、狠出拳,特立独行,任人评说。这些行动的目的并非成就未来若干年的经济发展策略,而是迅速恢复秩序。所谓短期政策,着眼必须短而快,把短期恢复秩序当做未来谋划长远的前提而不是一定要在短期政策中加入太过沉重的未来规划因素。

短期政策的特征正象本次危机中各国政府做的那样。到目前为止,这些政策是有效的。尽管在这些政策祭将出来的同时马上就有许多聪明人看到了政策的短期倾向并且忧心忡忡言辞激烈,这些聪明人实际上是错了。他们混淆了短期与长期,一边表达对长期增长的担心,一边对短期政策说三道四。前者显得负责任,后者显得不负责任,总体看是在不恰当的时候说了不恰当的话。当然可以说,这是一种权利,但是千万不要指望负责任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了解真实情况的决策方面会买这个账。忽悠忽悠点人气倒还差强人意。因为其实在那个时候,看空是一种时尚,并不遭人白眼,看多反而无枝可依了。

[subtitle=]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消耗着。我们慢慢的看到了一些短期的成果。预期陡然一致的情况慢慢变化了,虽然有比较长一段时间的蹉跎。经历过无数次危机的人类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没有哪次危机能够根本性的伤害了人类的发展能力,这次也不过如此。再灰心丧气的人也应该知道这一点,即使他本人做不到,并不意味着别人也做不到,更不用说作为历史的集体的人类了。

现在与半年前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些不同,最重要的是预期已经有了多样性。我们可以感受到即便经济没有恢复元气,已经呈现了一些人热情、一些人无动于衷或者继续悲观的丰富局面。从这个角度说,政策是有效的。这就是我心目中有多样化预期的好的市场,正常化的,从秩序、信心丧失到走上正轨。

这种时机,是各路人马杀将出来百花齐放的最好时机。说好,是因为多样化的预期需要保持而不能从一种单一的悲观一下子释放成单一的乐观,在一派乐观的情况下,政府将又不得不再次出击。

生活并不美好。理想世界只存在于想象中。而所谓全体人民温良恭俭让的理想世界是不是真的理想,恐怕也还见仁见智。别指望总是有既能如何如何,又能如何如何的好政策,一如好制度。统筹兼顾恐怕也不过是目标,未必可以成为实际。好的政策努力做到统筹兼顾,这种努力本身就很不错了。但统筹兼顾的努力未必意味着一项政策或者同一时间的一套政策能做到统筹兼顾,还是需要根据特定情况有所侧重。关键是侧重点转变的时机。

现在的一个争论是危机导向的短期政策是不是到了调整的时候。我观察这个事情有两个角度。一是这些增加的流动性有没有除了愣磕磕的回收外的其他消化途径,如果有,可以以时间换得对市场伤害最小的消化方式。二是资本市场是不是到了十二道金牌也唤不回头的猛打猛冲阶段,如果稍有风吹草动立即跟风杀跌,那说明市场还脆弱,还需要继续扶一段,预期还保持着良好的多样性。A股的急跌是个好事情。这表明暂时市场还健康。在有其他流动性缓释渠道而市场保持适当的热情与理性的情况下,润物细无声是最高境界。我觉得这种情况还是有发生的可能性的。

之前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认为消减信心的一味唱空令人深感乏味,因为那个时候唱空不仅不孤独,而且很时尚、很深沉。现在我觉得针对时局的适当唱空也许开始体现出价值了。这是一个高度敏感的时间点,唱空有价值,唱多,更需要勇气。

话题:



0

推荐

李鹰

李鹰

33篇文章 14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供职于某大型金融机构。以文会友,不谈公事。

文章
  • 文章归档
2009年 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