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不相信季老在天之灵看到尘世中围绕他老人家的是非表演会一笑置之。我想季老即便当得上大师二字,他仍然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老人家。

我一直没有认真查过大师的定义,有人从现代汉语词典上找出来告诉我,大师一般有两个标准,一是在学术方面有极深造诣,二是为人尊崇。听起来与咱们身边的其他事项一样,定性为主,缺乏定量,缺乏操作性。不过还是有迹可循的:一是极深,通常除了掌握较多掌故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且对学术发展有重大影响应该是题中之义;二是被尊崇,通常可以理解为品格高尚,有名士之风,然而还有一点我以为很重要的,就是对时代有重要的匡正作用,以一己之力,成就一个道德的典范,并且垂范,影响身边的人和一代人的道德选择。

如果象一些地方搞的封个大师之类,那种大师其实变成了一种职称,对某个个人或者一时一地招商引资开发旅游之类或许有作用,对于时代、对于学术、对于垂范,几乎是坏的案例。被封了的再有点不知深浅,不仅贻笑大方,而且兴许会遗点臭。这种大师跟我说的大师不是一回事。所以我要说的其实跟余师太无干。名人并不强大,但是也并不弱小,尤其当他们快被晒干了的时候,一定会拼命找水喝、找机会湿身的。

观察人可以从其本人的行事言谈入手,也可以从其身边人物的行事言谈入手。我老老实实承认,虽然我很早知道季老的名字,但是对他本人以及他所研究的学问不感兴趣。季老过世后,虽然网上竟成热点,我依然无甚兴趣。直到某一天,开始有人揭露季老身边一些人物在季老生前身后的表演,我才开始好奇。

好奇有二。一是为什么在这些事情被揭露之前,在我们并没有看到一个完整的季老的生活工作的全貌的情况下,仍然有那么多人会歌颂、感喟季老之大师节操以及后无来者。追忆逝者是美好的、个人的感情流露,有的时候还会从个体体验转化为感时伤怀、心忧国是,有的时候可以引申出终极关怀的情愫。这些是我不愿意怀疑、质疑的,尽管有许多“为什么”不清不楚,合理怀疑本来是理据充分的。我的疑问无关于季老本人的学术与情操,我不解的是为什么作为大师给世人留下的除了我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学术高山仰止外,还有那么多的也许并非逝者本人、却确为身边人物的行为失当、诚信存疑。大师身边围绕小人的说法是很无奈的,但是对于大师的高尚情操连身边的人物都无法影响的说法(我想这基本可以算是事实,以目前可以观察到的情况论)就不仅仅是无奈了。

二是这些事情的揭露为什么以如此民间,如此有攻有防、不辩曲直的方式进行,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任何来自官方,或者半官方的表态。我并不能因为季老弟子博客照片上某几位女士的形象不佳即判断她们说的是假的,当然也不能因为某几位女士说三道四就确认钱教授季公子等有嫌疑,重要的是这个时候有没有诚信且公信的某一方揭示全貌。或许居然有人认为让这种闹剧闹下去对发扬光大国学或者印度学东方学意义最大?很多事情都如此。校方、法院或者其他什么机构人等何在?

我臆测完整的季老的晚年生活状态大概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糟糕。臆测的理由是从这一阵子的声音看,他的身边有许多“有动机有目的”的人和事。有动机和目的没什么要紧,要紧的是这些动机和目的似乎并没有以季老的健康和快乐为基础,可能是相反。后辈、学生、秘书以及各位身边工作、亲近人士的亲友团组成的与季老有关或者无关的不和谐氛围有没有伤害到季老本人,我不得而知。但是以常理估计,一个老人,左右支应,应当是很消耗的。我想,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活,感觉会很无助,即便对于这位有着丰裕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的老人,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话题:



0

推荐

李鹰

李鹰

33篇文章 14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供职于某大型金融机构。以文会友,不谈公事。

文章
  • 文章归档
2009年 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