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天津的海鸥表厂在高端手表的制造方面很突破。那是在瑞士的苏黎世,在选一块IWC的时候。这一度让我将信将疑。

那块IWC演绎出一个小故事。在我把新买的手表戴上后,那位看上去年龄能做我爷爷的店员在用颤颤巍巍的手收拾盒子的时候又往里面装了一块同款手表,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交到我的手里。无辜的不知情的我把表盒交给司机请他送回酒店。一小时后,鬼使神差,我又经过这个表店门口,见该店员伙一经理一警察翘首期盼守株待兔,兔子居然真的直奔大树而去。

我想他们本不记得我的样子,但是是中国人的脸就足够了。店员一个劲儿的说是他的失误,请我务必还他。其实直到这时我还并不知道有此荣幸,于是只好请司机再把表盒取回。我声明如果里面没有表,那我就没有办法了。警察叔叔一直饶有兴趣的看着我们,无动干戈之意。居然有表自然就还给他了,这位店员兴奋得连buy me a drink的承诺都忘记了。

这之后同行的同志们编排出故事,以纪念此项意外。这个故事已经在我所服务的机构里流传甚广了。主要编排集中在我把表带回国之后的事情:

Phase 1、店员未发现,我带回国内。由于表在腕上,未开表盒,直接收藏。年把时间之后,打开表盒,惊呼“神盒”。

Phase 2、惊呼“神盒”之后,将表取出,等待一年,期望再长出一表。

Phase 3、又过一年,无新表出现,思及需原料若干,乃置玻璃、不锈钢、齿轮等于盒内,再闷一年,年内时常浇水。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手表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subtitle=]

最早拥有的表应当是童年的小号电子表,简单到只有一个小小的液晶窗,上面闪烁着XX:XX。也就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当然还有它的原作们)描述的年代广东小江湖倒买倒卖的对象之一以及那时候香港在我们眼中富裕的表现之一(他们每人一块电子表)。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当时考虑过用老海鸥、老上海之类换过电子表,在没有私人财产没有收藏没有对自己的历史的尊重的时代,在刚刚放开国门,我们对洋货迷恋到失去自我的年代,我想这种可能性显然存在。

之后的手表可能是我的父亲从苏联带回的红军表。苏联或者俄罗斯的东西我觉得好象通常是那么几样,一是望远镜,二是红军表,三是照相机,四是套娃。也许还有五六七。红军表很威风,那个时候让我对机械发生了初步的兴趣。

红军表一直伴随我到大学,以及若干苏制大衣。之后是一个很长的无表期。2005年起我开始做密集的全球旅行,从发达市场起步,现在整天在新兴市场转悠。这个时候手表再次成为必需。

IWC之后,我到北京的海鸥表专卖走了几趟。海鸥是1955年的老厂,所谓新中国第一块机械表的诞生之地。近年开发的陀飞轮、问表、万年历等很有特点。海鸥的陀飞轮还在专有技术的问题上受到过瑞士同业的挑战,不过据我所知这些并没有阻止它的发展。十分震惊于国货手表居然有这样的魅惑!作为试探,我很快选择了一款入门级的陀飞轮,兼双飞返。每当我在独处时静静欣赏陀飞轮的运转,那种静谧的永恒的转动让我想起一种叫做智慧的人类素质,有时还体味到一种坚持。

最近去印度的时候,我戴上了这块海鸥陀飞轮。每过机场,看名表专卖的时候,我都会要求看看陀飞轮并且了解了解价格。瑞士的陀飞轮价格通常离谱,而且实际上一般并不在柜台上出现。当我问及dual tourbillon的时候,销售人员通常是迷茫的。这很符合我的预期。

回国后,经过一些运作,在取得一个beautiful discount之后,我拿下了一款双陀飞轮海鸥。这几天还在测试它的精准程度。以一块瑞士名表的入门价买下一块国产的代表最高制表工艺的海鸥双陀,独立编号,铂金制作,也许是眼下能看到的最好的投资了。信不信由你。

其实我很愿意把我对海鸥的看法告诉所有人。但是这个故事还是仅仅讲给喜欢机械感觉、喜爱国货或者对国货有特殊感情的朋友们听的。不喜欢手动上链,不理解陀飞轮的精密与智慧的朋友们恐怕还是去选国际知名品牌为好。一切取决于你的喜好。国货有精品,不过它们的价值还没有为世界所接受。世界在被各种所谓主导的声音挟持着,世界不过是个半聋。

遗憾的是,海鸥现在周大福旗下。这是不是国货的宿命我并不能够知道。也许没有那面大旗,海鸥的翅膀会滞重,但是谁知道它没有失去更多呢?

我刚刚拿下的双陀是10号。仅考虑4号的犯忌讳,我想也许在我之前只有八位朋友收藏过,我,是第九个。它的生产日期是2008年4月。

惊艳的,但是总感到有一点伤感。

话题:



0

推荐

李鹰

李鹰

33篇文章 14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供职于某大型金融机构。以文会友,不谈公事。

文章
  • 文章归档
2009年 33篇